- 邹佰峰;袁梦丹;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语境下考察列宁国家观,需要深入检验理论与实际的契合性。列宁“政治遗嘱”是研究列宁国家观的重要文献,蕴含着国家体制革新、国家治理优化、国家机关重组的改革构想,为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开拓理论空间与实践路径,发挥理论的现实价值。列宁“政治遗嘱”启示中国式现代化:在目标层面,制定前瞻性制度规划;在治理层面,优化治理手段;在道路层面,全面协同各领域发展。
2025年03期 v.26;No.159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马天赐;
本文以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的119个获奖项目为样本,深入探究近十年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状况。法治政府建设主题涵盖政府职能、制度建设、行政决策等七大类,其中政府职能类占主导,社会矛盾化解类次之,行政决策类最少;在分布特征上,地区呈现“东部强、西部弱”态势,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行政层级上呈现出“省市强、县乡弱”的特点,基层法治建设薄弱,主体上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不足。当前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民众法律意识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行政问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但也面临困境,如量化指标难以精准测量绩效、政府体制缺陷阻碍目标实现、政策供给模式转变困难。展望未来,须明确系统化指标、强化科学指引,培育多元内在化动因、理性推进建设,协同政府与社会、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稳步前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社会与人民提供法治保障。
2025年03期 v.26;No.159 8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清林;宋惠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视频监控在公共治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公共视频监控在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引发了个人隐私保护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数字治理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构建“技术—价值—制度”三维分析框架,探究公共视频监控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平衡之道。研究发现,当前公共视频监控和个人隐私保护失衡主要是源于技术广泛应用、监控范围扩大;价值观念多元、个人差异显著;法律制度欠缺、监管机制不足。为此,本研究提出要合理应用技术,促进监管效率和隐私安全相统一;重视价值需求,促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完善制度机制,促进法律他律与监管自律相统一,三者协同发力,推动“透明”治理向“隐私友好型”治理转变。
2025年03期 v.26;No.159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